粮油作物高效绿色定额施药技术
一、温岭市水稻、小麦等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标准
作物 | 单季化学农药亩用量 (折纯、克/亩) |
早稻 | 100 |
晚稻 | 170 |
小麦 | 120 |
玉米 | 125 |
油菜 | 105 |
注:该标准为病虫害正常发生防治年份(发生程度3级)化学农药使用量。
二、温岭市水稻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意见
(一)重点防控对象
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、纹枯病、恶苗病,关注白背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白叶枯病;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二化螟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、稻曲病、恶苗病,关注白叶枯病、细菌性条斑病、稻瘟病、细菌性基腐病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、稻蓟马等。
(二)主要技术措施
(1)农业防治。选用抗(耐)性品种,强化健身栽培,提高水稻抗逆性。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,尽量避免插花种植,减少二化螟桥梁田。推广集中育供秧,单季稻区适当推迟播种期。落实翻耕灌水杀蛹措施,降低二化螟发生基数。
(2)生态控制。稻田旁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产卵,田埂种植芝麻、大豆、波斯菊、硫华菊、三叶草等显花植物,提倡田埂留草,为天敌提供庇护所,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。
(3)生物防治。
①释放赤眼蜂。在稻田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,每代视虫情释放 2~3 次,间隔 3~5天释放一次,每亩每次释放 1 万头,每亩设置 5~8 个释放点,释放点间隔约为 10~12 米。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~20 厘米、穗期低于植株顶端 5~10 厘米为宜。抛撒型释放器可直接投入田间。
②稻鸭共育。水稻分蘖初期,将 15~20 天的雏鸭放入稻田,每亩放鸭 10~30 只,水稻齐穗时收鸭。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,减轻纹枯病、稻飞虱、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。
(4)物理防治。
①物理阻隔育秧。在水稻秧苗期,采用 20~40 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,阻隔稻飞虱,预防病毒病。
②性信息素诱捕。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开始,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雄性成虫。大面积连片使用,非稻田也要放置,平均每亩 1 个诱捕器,每个诱捕器间距 25 米左右,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。诱捕器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、穗期高于植株顶端 10cm 为宜。可选用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。
③灯光诱杀。利用害虫趋光性原理,每30-40亩设置1台杀虫灯,建议以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为宜,减少对天敌生物杀伤,在害虫成虫迁入或发生高峰期开灯诱杀。
(5)科学用药。
①秧苗期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。采用氰烯菌酯、咪鲜胺(永致美)混配浸种,或用精甲•咯菌腈(亮盾)、甲霜·种菌唑(顶苗新)种子包衣,或用肟菌•异噻胺、氟环•咯•精甲拌种,预防恶苗病;用吡虫啉(必喜)或噻虫嗪等播前拌种,防治秧苗期稻飞虱、稻蓟马等,预防病毒病;秧苗带药移栽,选用内吸性强的对口药剂,预防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、稻瘟灵,预防大田前期稻飞虱和螟虫等可选用氯虫•噻虫嗪(福戈),预防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唑锌(碧火、乾运)、噻霉酮。
②大田穗期保护。重点抓好水稻孕穗期(倒三叶抽生期)和破口前 7~10 天(全田 10%-20%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齐平)这两个关键节点的药剂保护。水稻孕穗期重点防控纹枯病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。水稻破口前 7~10 天重点防控稻曲病、穗腐病、稻瘟病、稻飞虱、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,兼治纹枯病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苯甲•嘧菌酯(阿米妙收)、肟菌•戊唑醇(稳腾)、噻呋酰胺、噻呋•嘧苷素、丙环•嘧菌酯、氟菌•氟环唑、井冈霉素 A(高含量制剂)、井冈•蜡芽菌等;预防稻曲病、穗腐病兼治纹枯病可选用戊唑•嘧菌酯、咪铜•氟环唑、氟环唑、肟菌•戊唑醇(稳腾)、丙环•咪鲜胺、井冈霉素 A(高含量制剂)、井冈•枯芽菌、井冈•蜡芽菌;预防穗瘟可选用三环唑、稻瘟灵、吡唑醚菌酯(微囊悬浮剂)(稻清)、春雷霉素等;预防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霉酮、噻唑锌(碧火、乾运)、噻菌铜(嘉田)等;防治白背飞虱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(必喜)、噻虫嗪;防治褐飞虱选用三氟苯嘧啶(佰靓珑、沙图)、烯啶虫胺(百戈)和吡蚜酮(顶峰、登峰)及其混配制剂(燕化扫飞、稻田飞)、呋虫胺(独明)等;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苏云金杆菌、甘蓝夜蛾 NPV、球孢白僵菌、短稳杆菌、四氯虫酰胺、茚虫威(挺胜),兼治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阿维•氯苯酰等,在二化螟对酰胺类药剂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慎用氯虫苯甲酰胺,可选用乙多•甲氧虫(斯品诺)、阿维•甲虫肼(旺腾)、甲维•甲虫肼,注意药剂轮换。
③科学用药。稻瘟病:分蘖期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控制叶瘟,破口前 3~5 天施药预防穗瘟,病害流行时7 天后第 2 次施药。细菌性病害:病区移栽前做好带药下田,大田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要立即用药,台风暴雨过后要全面用药预防。二化螟:一般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 8~10%或枯鞘株率3%时施药,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或提前用药;对主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区域,要着重落实好区域综合治理措施。褐飞虱: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 1000 头、穗期百丛虫量 1500 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,用药后 5~7 天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,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。稻纵卷叶螟: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;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 150 个,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 60 个。
三、小麦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
(一)、主要防控对象
重点防控赤霉病、锈病,关注白粉病、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蚜虫、粘虫等。
(二)、主要技术措施
1.农业防治
种植抗病良种,适期适量播种,做好田间沟系配套,秸秆粉碎后无害化还田;清沟理墒,合理施肥,科学化控,控旺促弱,培育适宜群体数量。
2.生态调控
有条件地区麦田间种油菜、叶菜等麦蚜的天敌载体作物。人工释放异色瓢虫、蚜茧蜂等天敌控制蚜虫。
3.科学用药
(1).种子处理。选择对口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,如咯菌腈、戊唑醇、噻虫嗪、吡虫啉(必喜)等控制茎基腐病、根腐病等种传、土传病害和蚜虫等害虫。
(2).大田穗期保护。重点防控赤霉病、锈病,兼顾白粉病、蚜虫等。坚持立足预防、适期用药的防治策略。一是适期用药。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关键时期,“看天打药”“见花打药”预防赤霉病,隔7天左右用好第二遍药。二是对口用药。选择氟唑菌酰羟胺(麦甜)、咪铜·氟环唑、氰烯菌酯、丙硫·戊唑醇等高效药剂。不建议使用多菌灵。三是精准用药。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、植保无人机等先进适用器械,用足药量和水量,保证防治效果。
(3).应急防控。锈病:春季流行区,落实“发现一点,防治一片”的防治策略,及时控制发病中心。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.5%-1%时,应组织开展应急防控,药剂可选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氟环唑等。白粉病:当病叶率达到10%时施药防治,抽穗至扬花期可与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相结合,药剂可选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腈菌唑、丙环唑(麦甜伴侣)等,严重发生田,应隔7-10天再喷1次。要用足药液量,均匀喷透,提高防治效果。纹枯病: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,当病株率达10%左右时,进行喷雾防治,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、戊唑醇、丙环唑、井冈霉素、多抗霉素等。蚜虫: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,应进行重点挑治。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,益害比(天敌:蚜虫)低于1:150时,可选用吡蚜酮(顶峰、登峰)、啶虫脒(挺农、农不老、平天牙)、吡虫啉(必喜)等药剂喷雾防治。粘虫:每亩虫量达1万头,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。
四、玉米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
(一)、主要防控对象
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等,关注粘虫、地下害虫、大斑病、丝黑穗病、纹枯病等。
(二)、主要技术措施
1.农业防治
(1).秸秆处理、深耕灭茬。采取秸秆综合利用、粉碎还田、深耕土壤、播前灭茬,压低病虫源基数。
(2).玉米去雄。在适当时期拔除玉米雄穗,能改进田间通透条件,提高产量,亦可减轻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蚜虫等害虫危害。去雄的时刻以抽雄未散粉前进行为宜,去雄不宜超过总株数的三分之一。全田一次去雄要把握在整个田块雌穗花丝(雌蕊)变红或深红时方可进行,要将所去雄穗及时带出田外。
2.理化诱控
在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,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。
3.生物防治
在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,选用当地赤眼蜂等优势蜂种,每亩放蜂1.5万至2万头,每亩设置3个至5个释放点,分两次统一释放。
4.科学用药
(1).种子处理。利用含有噻虫嗪、吡虫啉(必喜)、氯虫苯甲酰胺、溴氰虫酰胺(倍内威)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,防治地下害虫及蓟马、灰飞虱、蚜虫、粘虫等。选用咯菌腈·精甲霜(亮盾)、苯醚甲环唑(世高、灵动)、吡唑醚菌酯(稻清)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,防治根腐病、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。
(2).大田病害虫害防治。防治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粘虫等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、氯虫苯甲酰胺、四氯虫酰胺、高效氯氟氰菊酯(吉旺劲彪)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(颖维保)、虱螨脲(美除、锐立宝)等。防治叶斑类病害可在心叶末期,选用苯醚甲环唑(世高、灵动)、烯唑醇、吡唑醚菌酯(稻清)等杀菌剂喷施,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。防治纹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,喷施井冈霉素A,或选用菌核净、烯唑醇、代森锰锌(护庄)等杀菌剂喷施,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。
五、油菜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
(一)、主要防控对象
油菜菌核病、油菜霜霉病、蚜虫等。
(二)、主要技术措施
1.农业防治
(1).田间管理措施。开沟排水,做到雨停沟干,不留渍水,降低田间湿度,抑制菌核萌发。
(2).水旱轮作。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,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。
2.科学用药
始花期施药,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;盛花期施药,阻断花瓣接触侵染。可选用咪鲜胺(富而乐、永致美)、菌核净和多菌灵等药剂适时防控。在油菜连片种植区,在始花到盛花期抢晴用药防治菌核病,如遇雨水天气,在始花期和盛花期进行统一预防,发病严重田块隔7-10天第二次用药;油菜秧苗有蚜株率达3%-5%、或移栽后有蚜株率达10%以上、或抽薹期有蚜花枝率达5%-10%时进行防治。注意轮换用药,以避免抗性产生,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。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,提高油菜生产质量。
(温岭市植保耕肥能源总站 冯永斌供稿)
本文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文中所涉及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。